电大系统

首页 - 电大系统 - 正文

“湖畔讲堂”|戴海萍:讲讲我的援藏经历

作者:温岭电大添加时间:2024-05-26 14:21来源:

5月22日上午,浙江开放大学温岭学院组织了教师师德培训会,全体教职工参加。会上,“湖畔讲堂”第十期延续思想政治学习,戴海萍老师带来题为《那山,那水,那人——说说我的援藏经历》的讲座,分享了在支教期间的教学工作情况以及生活经历。

作为浙江省援藏30年来第一位站上“4500米海拔讲台”的女教师,戴老师以其独特的家国情怀、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,坚定不移地踏上支教之路,来到了伸手可摘云的地方——全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级市那曲市,一年半来,在高寒缺氧低压的雪域高原,为嘉黎县的孩子带去知识和希望,为那里的教育添砖加瓦,同时,也给她自己的人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西藏是眼睛的天堂,身体的炼狱。戴老师说,几乎每个报名参加援藏支教的志愿者,都对有关西藏的一切文化充满着憧憬,在这个魂牵梦萦的地方,你能想象到:神圣、自由、万千信徒的梦中归宿、最纯洁的自然净土、缕缕灵感的摇篮……这是属于她的代名词,你能想到你会穿过拉萨、走过布达拉宫,感受到人们对信仰的虔诚,在这样一个地方,你一出门一开窗就能见到光秃秃的高山,随处可见的耗牛,你能领略到雅鲁藏布大峡谷、纳木错的自然景色,惊叹于大自然的力量……然而当你真正踏上这片神圣之地时,兴奋早已被高原气候的不适所取代,发烧、扁桃体发炎、头晕乏力、嘴唇干裂,就连喝水都带有血的味道,失眠是常见的症状,喘不过来气的感觉简直让人“生不如死”;这里有强烈的阳光照射,恶劣的风雪险情,糟糕的如厕环境,交通不便且语言不通,还有对家乡的思念。然而,纯粹的大自然下养育真实的情感,在西藏,善良处处可见。孩子的淳朴好学、家长的热情好客、领导同事的暖心关爱,让生活上的不适应显得微不足道,“亲爱的藏族同胞都会善待来自远方的客人,一杯甜茶或酥油茶拉进你我之间的距离。”

可能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“西藏梦”,对于戴海萍老师来说,自己是以教育援藏的方式来实现这一梦想,不留遗憾。除了介绍在西藏的教学工作情况,她还为大家分享了藏族地区的虫草假、制氧设备、学生繁重的课业、宿舍卫生间柜子上的冰柱、监控拍下的棕熊以及误闯教学楼的野狼等,并很骄傲地分享了学生巴桑在离别前为她献唱的一曲歌。值得一提的是,援教团队的加入给嘉黎县中学带来了突破性的教学业绩,这实在可喜可贺。岁月匆匆转瞬即逝,从怀着忐忑和迷茫的心情到最后的感动和依依不舍,戴老师既急切盼望回家见到亲人,又希望时间过得慢一些,珍惜这最后的时光。

“支教工作是温岭与嘉黎县开展教育帮扶、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的重要举措,体现了‘藏汉一家亲’,不远万里奔赴西藏,将这一腔热诚付诸行动,这本身就是件让人很受鼓舞的事。”戴老师向温岭市教育局和温中实验学校领导致以诚挚的谢意,感谢他们远赴西藏的探望、对嘉黎县中学的经费资助以及百忙中为她的温暖接送。

温岭学院院长张慧对戴海萍老师的援藏事迹给予高度评价。他指出,戴海萍老师以实际行动诠释了“立德树人”的教育理念,生动阐释了教师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担当。她用自己的坚守和奉献,体现了教书育人的庄严和崇高,为广大教师树立了可敬可学的榜样。他希望全体教师继续弘扬教书育人的光荣传统,用自身所学服务社会,做有信仰、有情怀的教育人。